武汉大学海外校友网
Wuhan University
Overseas Alumni Network

从香格里拉到珠穆朗玛——2006行走记录

海外校友录 校友论坛 网上图片库 校友人物 医学部海外校友会 支持校友网

送交者:羌P阔子
送交时间:2007/04/27 16:05
武汉大学校友论坛
(www.wuda-alumni.org)
加跟贴 加新贴

武汉大学校友论坛
难忘珞珈
湖医87级研究生 湖医79级 湖医88级
寻人购物区

Search hotel on map, find a hotel at the exact location you want.

从香格里拉到珠穆朗玛——2006行走记录


羌P阔子 贴于2007/04/27 16:05 (武汉大学校友论坛)

从香格里拉到珠穆朗玛
——2006行走记录
羌P阔子

行走宣言

或问千百年来,中国儒家的理想人生是什么?答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无论独善,还是兼济,他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追求却不曾改变。余生也晚,高山景行,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所以,大好人生,除了悟不完的道理,更应该有走出来的风景。
闲庭信步、煮茶浇花、浅斟低唱,机会多矣;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地穿越、探索、发现、朝圣的经历,几人能体验?踏遍中原、踏遍江南、踏遍塞北,你没到过香格里拉、没到过珠穆朗玛,我可以肯定地说,你恐怕很难建立起祖国河山壮丽的完整概念。
香格里拉也好、珠穆朗玛也好,她可以是天堂、可以是地狱,就是不像在人间;你可以亲近她、可以回避她,就是没法忘怀她。
是的,她不因我们来而欣喜、不因我们去而沮丧;我们却会因来来去去而感受常新。万卷在胸、千山行遍、书生意气的驱动;阳光灿烂、风雪弥漫、牧歌飞扬的呼唤;庙宇庄严、人民淳朴、宗教纯净的感召……从香格里拉到珠穆朗玛,请与我们同行,在路上、在远方、在高处,走近神山圣水、走近佛光尘影、走近善男信女。

仰天大笑出门去

第二次西游的日程被一推再推,9月19日,终于从武汉先行出发的,还是只有我和沙僧。车过江汉平原腹地,枝叶日渐稀疏的行道树,偶尔滑过天空的归鸟,田野远处奔忙的人们,路边村庄袅袅的炊烟,尽收眼底,面对暮色中的故乡,心里的亲切感和惜别之情油然而生。
人总是这么矛盾,总是生活在别处。太长时间不出去的话,会有强烈的要发泄发疯的感觉,所以,谁都愿用出门的一月,换活力的一年。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垮掉的一代”在物质丰裕面前,选择了不甘平淡、形似颓废、实重精神的生存方式——《在路上》,风潮一时席卷整个西方世界。...you could call my life on the road.Prior to that I'd always dreamed of... 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小说的出版,让无数背包族仿效主人公,踏上漫游路。今天,社会经济的爆炸式增长,使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甚至并不年轻的中国人,开始遭遇当年美国年轻人所面对的“心灵拷问”,他们渴望上路……去寻找失落的自我。
我们不在路上,谁在路上?每每异地归来,我总忍不住对本地的旅游业现状大发牢骚,诸如游客不知道去哪里玩,去个地方就挨宰,管理与经营部门急功近利;旅游产品粗制滥造、同质化严重;形象定位不清晰,总体影响力甚微,连在高速公路上设置风景名胜指示牌,这类国际惯例中最基本、最通行的做法都没跟上,等等。
沿318国道一直向西,顺路踏访利川谋道自是题中之议,去年它曾被CCTV评为“中国传统习俗名镇”。从湖北唯一入选《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中国最美的地方”——腾龙洞出来,满脑子都是龙船调、天下第一杉,我们一路紧张地捕捉着谋道镇、鱼木寨,当快速甩掉一个杂乱拥挤的集镇,过公路收费站,眼前出现“欢迎您再来谋道”横幅的时候,我们才明白,甩的就是谋道。千小心万小心,还是跑过了。掉头吧,得罪了!谋道,古镇不古、名镇不名,这是我们的错么?我们真为湖北旅游业汗颜。神龙架林区、恩施大峡谷极具潜质,湖北旅游的重头戏在鄂西,也只好寄希望于未来了。

走马大香格里拉

登临枇杷山,看万家灯火,掩映着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最古老山城的面孔;拜谒诸葛武侯祠、杜甫草堂,圣贤事迹让我们在重温中感动;探望伟大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2200多年了,我们还在老祖宗的福荫庇护之下,实在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该羞愧。从汶川映秀转303省道,深入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十分殷勤地与国宝家族的老老小小亲近了一回。而后上四姑娘山、穿大渡河源,流连于丹巴梭坡碉楼和甲居藏寨,翻越疙瘩梁子垭口(海拔4000米),才开始走进真正意义上的青藏高原。
在藏区的日子,经常被那些沿途的孩子、那些有着一双双清澈无邪大眼睛的孩子所感动。他们不管见到人来、还是车往,都会笔直地站在路边,把稚嫩的小手高高举过头顶,庄重地注目行礼。哎呀,我们甚至享受过一两岁的婴儿,被妈妈搀扶着给予这样的珍贵待遇。习惯了冷漠客套的商业化交往的家伙,会以“君子之心”来度眼前的“小人之腹”,把他们的敬意误解甚至亵渎为乞讨。殊不知,他们的举动都是教育的善果。孩子们说:是家长和老师教我们做的。远客慕名而来,喜欢我们的家乡,就与我们有了一段缘;观光旅游,还给我们带来收入,所以,让路、敬礼,只是想表达珍重和感恩。
这种纯朴友善不独属于孩子,大人也不例外。我们所到之处,遇到的藏胞,能歌善舞、心无挂碍、璞玉天成,极好打交道,只要你愿意给他们照相,他们都非常合作,是我们见过的最本色的演员和模特。与行进的人车相会,不管是辛苦地劳作着,是难得清闲地晒着太阳,还是把音响放到最高量、独自骑着摩托车奔驰在旷野中,他们都会热切地冲着你摇摇手、笑一笑,每一张有着同样高原红的脸,都让我们产生似是故人来的美好感觉。
眺望雅拉雪山(海拔5820米),趟过八美草原,注目塔公寺(全称:一见解脱如意寺),午夜抵新都桥回到318国道。次日一早,兴冲冲赶往黑石山看贡嘎(海拔7556米)日出。转过叫不出名字的山头,我们就与中国第二大最美名山、蜀山之王远远地打了个照面,可是我们不能停下,只有找到权威的观景台才会心满意足。路标指示5千米,我们来来回回跑了10多千米,压根儿没见什么黑石山,等到慌乱中冲上另一山头,缘悭一面,贡嘎山已是“云深不知处”。我们在剪子弯山(海拔4659米)中盘旋,登上格萨尔王征战地——郭岗顶, 俯瞰大草原,一片原始森林形似中国地图,两条蜿蜒的溪流,神似长江与黄河。
美景当前,得意忘形,不知祸之所伏。行至318国道3027-3028千米间下坡转弯时,爆胎、刹车失灵,我两眼发黑,大脑一片空白,直向峡谷冲去,完全凭本能和神助,在不足8米宽的路上,硬生生把车子调了个头,卡在峭壁下的排水沟自动熄火,差一点没酿成车毁人亡的惨剧。真是有一千种死的可能,只有一种生的希望。感谢上苍,它给了我们这一种生的希望!那样令人猝不及防、被逼到生死边缘,对世间作最后回眸都不可能的情形,太让人绝望了!但愿它永远别再来,别再来!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李敖说鸡巴比官大,敖迷说鸡巴比钱大,我说鸡巴没命大。酒色财气也罢,功名利禄也罢,人最勘不破的还是生死关。叱咤风云如陈独秀先生者,避居江津,贫病交加,晚景凄凉,不还悲愤感叹“诗人枉向汨罗去,不及刘伶老醉乡”么?生命,我们实在辜负不起。当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车上又没带工具,即使有工具,剧烈的高原反应也使我们不敢轻举妄动,无奈中只好向过往车辆求助。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文化旅游局王光志局长、彭充洛布副局长一行5人,与我们萍水相逢,毫不犹豫地停下。局长忙着搬石头垫高、固定车位,还不忘安慰我们;年轻的藏族司机熟练地爬到车下帮助顶车、换胎。我们满怀的敬意与感激,无法表达,只有一个心愿:菩萨保佑!让他们的善举,以及他们带动之下,我们会有的善举,能够感染更多的人。
惊魂甫定,捂紧小命上路,又被前面浩浩荡荡的百多辆部队运输车挤在道边。军车车队平常是川藏线上的一道靓丽风景,当下却让我们心烦气躁,它整整堵了我们两个小时。傍晚时分,接近“世界高城”理塘(海拔4014米)。站在东北向坡地,看夕阳缓缓西沉,耀眼转为柔和,落到远山背后,仍然极具穿透力,低低的、厚厚的云层被它熏染得血红中透着金黄,无边的晚霞涂抹在房屋街道之上,远远闻到城市熟悉的气味,心为之动。
由理塘下217省道,过无量河,就到了海子山自然保护区。这个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留给人类的古冰帽遗迹,海拔3600-5020米、方圆3287平方千米,海枯石烂、鬼斧神工,仿佛一座无边无际的天然石雕公园。一片山石之海、生命之海、未知之海,我们置身其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在桑堆转216省道去稻城时,我正陶醉于红草地、青胡杨林夺目的明艳,难兄难弟沙僧急切地叫:你快来!我心惊肉跳,第一反应是:又出大事了。提口气赶过去,结果是虚惊一场,原来车门被自动锁上,他却把钥匙忘在车里了。没办法,只能拿石头砸碎车玻璃开门,进城再作盘算。
追寻天边锦绣,消化心中块垒。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类的审美需求划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列,它是最高层次的也是排在最后的需求。老天是公道的,当你占据了最易生存的地方,你是政治经济的强者,还掌握着话语霸权,你可以一时弄出很多“主流的”、“人文的”、“知名的”风景,却不能最终左右对自然的评价。美不用发现,美总在远方。
在远方,我们寻找香格里拉之魂。去稻城亚丁的路,从成都或昆明出发,千里之遥,山高路险,充满艰辛。如此之难,会有什么回报呢?稻城整齐呆板的街道、千篇一律的门面;日瓦小镇的零乱;亚丁藏寨的过度商业开发,一切都乏善可陈,让我们忐忑着。
接下来,从亚丁之门陇陇坝,溯贡嘎银沟崎岖的山路而上,我们被这个蓝色星球最后的一片净土震慑了!天堂开门,把我们带进一个童话的世界。仙乃日(藏语观世音菩萨、海拔6032米)、央迈勇(藏语文殊菩萨、海拔5958米)、夏诺多吉(藏语金刚手菩萨、海拔5958米)扑面而来,正如法国作家圣艾克絮佩里在《人类的大地》里所说:任何景物不通过一种文化、一种文明、一种职业来观察是毫无意义的。三座雪山的美,不在于苍劲雄奇,如珠穆朗玛;也不在于诡秘险异,如卡瓦格博,而在于他们良好的自然品相被赋予了神圣的宗教色彩。仙乃日似大佛,慈善安详;央迈勇如少女,端庄娴静;夏诺多吉像少年,英俊刚烈。三座雪山佛名三怙主雪山,在世界佛教二十四圣地中排名第十一位。公元八世纪,莲花生大师命名加持后,他们就蜚声藏区了。
雪线之下,以高山松、高山栎、云杉、红杉、杜鹃为主的原始森林铺天盖地。穿行林海,松萝飘飘,溪流淙淙;寿终正寝的参天大树,安宁地躺着,青苔斑斑,它们生养于大地,最后又回归到大地母亲的怀抱;那些自然之子——野羊、獐子、猴子、松鼠,悠然自得,跳跃于人前马后。今夕何夕?此地何地?冲古寺的朴实、珍珠海的静谧,目不暇接,山水醉人,我在亚丁深处摇晃的马背上睡着了。梦里寻她千百度,醒来满目是瑰丽。金黄、紫红、瓦蓝、黛青、翠绿的五彩斑斓,把亚丁的秋意铺陈得格外奢侈、格外酣畅淋漓。洛绒牛场,群山逶迤、草场丰美、牛羊成群、牧场小屋星星点点、藏胞笑靥质朴纯净,一切的一切,在愉悦我们感官的同时,也净化着我们的心灵。她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地方,要想找一个真正的“世外桃源”,恐怕非彼莫属了。亚丁就是人们所说的一生中非去不可的地方。去吧,与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一起去,享受终极之美,在暮鼓晨钟里,牵手上山、相拥溪边,做一对红尘外的神仙眷侶。
聚也依依,散也依依,揣着天堂的记忆,我们经乡城来到得荣。从地理上看,得荣就像一块深深嵌入云南的楔子,这里是典型的农牧交错带,藏族自治,汉化日渐。9月29日踏进香格里拉县地界。2001年,国务院批准,原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旷日持久的“香格里拉之争”并没有尘埃落定。2002年,四川省政府还批准,把稻城县日瓦乡改为香格里拉乡。最近,环球探险家马中欣又发布了他用10年时间考证的结果:真正的香格里拉在印度北部的拉达克(ladwags)地区。拉达克本来也是我们的,我想中欣先生应该知道此乃中国又一段痛史,否则,这匹“老马”就不算识途了。1757年,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后,英国根据所谓“拱卫印度安全”的“三个缓冲区、两个同心圆和一个内湖”的战略构想,向北入侵喜马拉雅诸山国,进而染指西藏。1846年,英国吞并印度西北部的查谟—克什米尔地区,接着侵占了同属西藏的阿里以西的拉达克地区。找啊找,争啊争,其实我们忘记了香格里拉只是每个人心中的一个梦想。就像中甸变香格里拉,从此嫁作商人妇,有多大意思?
“江流到此成逆转,奔入中原壮大观”。9月29日,夜观石鼓镇山萦水绕的万里长江第一湾后,赶往丽江,与从香港、深圳、武汉空投过来的大部队会师,另一部车也已整装完毕,我们在这里召开了对后期行程意义重大的“丽江会议”。许大佬、周兄、老戚、纳木错小姐、糌粑、沙僧、妖女、红羊、小鹏和我(对不起,我是校长,什么校长就不说吧)一干人等出席会议,他们大多是参加过去年青藏、川藏穿越之旅的老队员,会议正式确立了团队的“朝圣之旅”目标和领导机构、组织纪律。
我偏爱丽江的风情万种。施行公众意识的现实关怀也罢,释放自我意识的内心体验也罢,旅游根本上说是一种江湖流浪生活,行者要不断借助“驿站”为明天补充供给和体力。谁也没想到,丽江——马帮踏出的驿站古城,今天成了天南海北的人们最迷恋的精神避难所。住在半山观景楼客栈,远方玉龙雪山,近处万家黛瓦,心灵一片空明。丽江的魅力正在于没什么地方你必须去,同时她又让你感觉什么地方都应该去。坐在四方街吹吹风,体会岁月是怎样把五花石铺成的道路打磨得光滑可鉴的;飘过一家家枕河酒吧,笑看红男绿女酒热歌欢;向巷子深处走去,或者骑车去束河,说不定在某个转角,你就发现了又一抹历史的履痕。
从丽江回转中甸,再次参访云南藏传佛教首寺噶丹松赞林寺(汉名归化寺)后,沿214国道过茶马古道要冲——奔子栏,翻白芒雪山(海拔5430米)垭口,直奔德钦,总算善待有缘,落霞中的梅里雪山神采飞扬、峥嵘尽现,令我们大喜过望。夜宿飞来寺,观看中国第一部反映山难及其救援的人文地理纪录片《卡瓦格博》,惊心动魄。卡瓦格博(藏语kawadgarbo),意为白色雪山;梅里(藏语mainri),意为药山,其实,它们是同属怒山山脉的不同雪山。上世纪50年代,军用地图首先标示了梅里垭口,后成都军区测绘大队制作德钦地图时,沿袭军用地图,将卡瓦格博误为梅里雪山,以至于今天我们都习惯了将两者混为一谈。清晨6点,和黄金周涌来的游客们一起,在路边翘盼日照金山的胜景,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却云遮雾绕,千呼万唤不出来。这恐怕正是梅里雪山的神秘魅力所在吧,还加上一系列散发着吸引力的渲染:1991年那场惨烈山难、1996年再次功败垂成的冲刺、2000年因宗教保护成为国内第一座不准攀登的山峰、2005年当选中国第四大最美名山。

跋山涉水滇藏行

“三菱呼叫路虎”,我们向滇藏线的纵深跃进。
莽莽苍苍的滇藏线穿行险峻的澜沧江峡谷时,一边深渊、一边峭壁,常见泥石流和塌方,可能出于军事、经济战略价值的考量,目前对这条道路的维护有限。越过云南、西藏2B界碑5公里,就到西藏芒康县盐井镇。盐井因千年制盐重镇得名,遗憾的是现在已更名成了纳西民族乡,任何一本中国地图册里、乡镇以上行政区划地名表上再也找不到这个“盐井”。盐井镇上有个加加面馆最让人难忘。所谓加加面就是客人吃完一小盅哨子面,主人给你加一小盅,我们由垂涎欲滴、狼吞虎咽,吃到后来端着碗躲啊跑,生怕热情的主人再加面。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这是盛宴了!疲惫中饱餐一顿,然后,枕着澜沧江,在怒涛谱成的催眠曲中美美入睡,对我们来说是多大的享受啊!214国道与318国道的交汇处,是西藏进出川滇的门户芒康(藏语善妙地域),两条国道在这里重叠翻越川藏南线上最高的东达山垭口(海拔5008米)直到邦达。国道旁清晰可见的邦达机场号称国内海拔最高(4300米)、跑道最长(5500米)的机场。从邦达回214国道到昌都,历史上就是藏东大邑的昌都(海拔3240米),接近川滇,与青海囊谦也只有200千米,除了拥有康区格鲁派寺院中创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强巴林寺,街市的繁华与内地无异,喧嚣则更过之。
转入川藏北线(317国道),昌都-类乌齐-丁青与川藏南线一样雄浑华丽、满目葱茏,即使朱角山唐代古柏树林也充满生机,在上到4000米后的高海拔地区,遭遇藏北腹地的大雪,天地一片苍茫中,我们才算真正领略到什么是“雪域高原”。西藏,我的在没有灯光的夜晚,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对照下来,丁青-巴青-索县的壮阔荒凉景象,酷似青藏线的沉郁厚重,甚至“小布达拉宫”赞丹寺前最醒目的也是断崖天葬台、负重的牦牛。我迷失于赞丹寺大殿精美的酥油花,其他人都走了,把我一个锁在里面,起初我有点若无其事,后来越想越惶恐:我这也是佛缘么?藏胞们尤其是藏区的僧尼,他们没有我们物质的富足,但他们有与生俱来的信仰、有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一个个看起来,像阳光一样明亮,像雪水一样纯净。我们呢,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生活环境变质,群体精神危机。整个民族都没有信仰,后果会是什么?
区区60年代生人,真叫生不逢时。在翻天覆地、风雨飘摇中长成,传统的断裂使我们难以承前,新生力量的疾速超越使我们无法启后,所以,我们是没有未来的人,就活在当下,常常以“现代最后的理想主义者”自励,每一份疾苦,都不敢忘却。当然,很多时候不过杞人忧天甚至庸人自扰罢了。
艰苦跋涉在名为国道的羊肠山路上,我们又一次看到了罕见的虹霓同现,惊喜中目送她匆匆消逝之时,本不是多愁善感人,我们却传染着一种心病:美丽的哀愁。不管贫穷落后怎么定义,富裕文明怎么定义,贫穷落后一定要走向富裕文明。美丽只是贫穷落后的附庸么?富裕文明的代价就是美丽丧失么?贫穷落后的哀愁与富裕文明的美丽丧失孰利孰害?
自1839年照相术被发明以来,什么都被拍遍了……摄影最伟大的功绩是让我们感到,我们可以将全世界纳入脑海。(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论摄影》)去年来西藏,我们只带了心灵和眼睛,后悔不迭。今年,我们不约而同,都装备了“长枪短炮”,唯许大佬例外,还是小卡片相机,所以,大家记录和创作时,他多少有些索然。整个行走过程中,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吃饱了睡好了就引吭高歌、评点风物,这老兄一副大和尚架势,出类拔萃的悟性和修为确实让人自叹弗如。
羌塘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最高海拔6500米)处于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的环抱之中。我们穿行于横断山脉与羌塘高原的衔接段,宋末元初时,青海蒙古族三十九个部族迁居于今丁、巴、索,故这一带统称“三十九族地”,传统上以虫草和苯教寺院闻名。最新消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南石油局勘探证实,继塔里木盆地后,羌塘可能成为我国21世纪第二个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区。庆幸之中更多的是遗憾,至今藏北一线人文、地理都处于原生态,外来的介入和研究几近空白。在这空气稀薄、风雪漫天的高寒地带匍匐行进中,我们感受了忙不迭倒酥油茶给我们驱寒的老奶奶的热情、山脚下打柴拾粪的小伙子的乐观、磕长头的妇女和小孩满脸的虔诚,也见识了太多的家徒四壁、温饱无着、简陋得令人心酸的生存状态。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只是为了演绎生命的苦难与坚韧吗?!他们活得不好,我们没有罪过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的!我总记得马丽华《藏北游历》里的话:良心不允许自己津津乐道于基本生存线上下的自然状态的生活,不能心安理得地欣赏,诸如贫困之类。
那曲,最著名是每年公历的8月初,草原最好的季节,举行羌塘恰青赛马艺术节,比藏历新年还热闹。赛马节源于吐蕃部落操演校兵、检阅武装的活动。去年9月1日,正值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赛马节也是庆祝会,我们有幸躬逢其盛。今年过了赛马季节,但我们赶上了一场养眼的街头大戏,盛装的少女,彪悍的小伙,眉目传情,歌舞会友,涌动的青春在这里展示得那么坦坦荡荡。遥想1300多年前,也就是他们的年纪吧,17、18岁,大唐文成公主驻足此地,该是怎样地叹山川之美、兴家国之思啊!虽然受气压、气温影响,我的手机显示屏炸裂报废了,但那曲过后,即下青藏(109国道)向拉萨,没什么大不了的事!
当雄地处藏南、藏北结合部,素有拉萨“北大门”之称。由那曲南下当雄,铁路和公路如影随形,一路上,都会看到念青唐古拉山(海拔7111米)的挺拔身影,世界上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海拔4718米、面积1940平方千米)则静如处子,横陈西北山麓。念青者,大神也;纳木错者,天湖也,他们是藏胞心目中的第一神仙眷侣。
上回走青藏公路,青藏铁路许多地方还只见路基,不见铁轨;只见桥桩,不见桥梁,这次我们却一路欢歌,与火车赛跑。据说,原来每周只有拉萨飞成都、北京两个航班,现在新开了林芝机场和许多航线。每天进藏人数已超过6000,拉萨有些不堪重负,更严重的问题是:人从四面八方呼啸而来,又向四面八方觊觎而去,西藏脆弱的生态环境到底还能支撑多久?经济学家盛洪建言对游客征收高额“西藏环境与文化保护税”,有很多人、特别是所谓驴友们不负责任地抗议,明知会挨骂,我也愿附议。
继续前进。堆龙德庆县已属拉萨近郊,天高云淡,远山无言,道路两旁的青胡杨林连绵着醉人的金黄,完美的和谐,足令我们未到圣城先一笑了。
我们一路反复听唱《天路》、《青藏高原》,回到阔别一年的拉萨,这是10月8日。回来了,大家像放飞的鸟儿一样轻快。我忙啊,换手机、治失声、请佛经……走过了那么多的4000、5000米,我们不再因为拉萨海拔3700米的高度晕眩,却一直被她的文化遗迹、宗教氛围所迷醉。也难怪欧洲人把她评为世界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
西夏学泰斗李范文先生说:“民族文化似乎不直接关系国计民生,但是却直接关联民族的性格、精神、意识、思想、言语和气质。抽出文化这根神经,一个民族将成为植物人。”假若没有圣殿布达拉宫,拉萨不堪设想,圣城也就不成其为圣城了。1936年,英国人斯潘塞·查普曼随使团来访后,在书中回忆:布达拉宫仿佛长在那里,恰到好处地缺少一棵大树或者一座高山通常的匀称美……但它具有一种桀骜不驯的尊严,这种尊严与其周围粗犷朴实的大地完美地融为一体。甚至很多国人关注西藏,最早是从阅读西方的报道开始的;是从认识全藏族的精华和象征——布达拉宫开始的。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重读历史是每个时代的义务。(鲍鹏山语)今天,布达拉宫的主人们都已不在。它却一如既往,代表着西藏的宗教品质;证明着西藏的文化份量;校验着西藏的政治坐标;也显现着西藏的伟大、光荣与渺小、卑微。你会不会在它的迷宫里,长时间地找寻那个特立独行的年轻背影,集神王、情圣、诗人于一身的六世达赖?布达拉宫曾经容不下他,布达拉宫最终放逐了他,从那一刻到这一刻,三百多年了,他在藏胞心目中的地位却与日俱增。走在布达拉宫,我被放歌的冲动鼓舞着,总想把自己《仓央嘉措后的青藏情怀》唱给你听:

“那一刻
升起风马旗,
不为祈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不为持戒,
只为倾听你颂经的真言;

那一月,
摇动所有的转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朝佛,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翻遍十万大山
不为轮回,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仓央嘉措的佛心诗性啊,
如何盛下我的青藏情怀!

这一世,
翻遍十万大山
不为轮回,
只为爬上你的高度;

这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朝佛,
只为感应你的体温;

这一月,
摇动所有的转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融入你的脉动;

这一天,
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不为持戒,
只为呼吸你的气息;

这一刻
升起风马旗,
不为祈福,
只为守望你的微笑……

转八廓街,那里的古修哪书店是西藏人民出版社办的,专营西藏历史、文化、宗教、旅游书籍和音像制品,特色鲜明、格调高雅。这里的很多藏传佛教经典,在别处难得一见;书店正放着的音乐CD,源自法国导演Eric valli的影片《喜马拉雅》,它以环绕喜马拉雅的不丹、尼泊尔、印度、中国西藏地区风情为元素,是由歌声、弦乐、敲击乐交织而成的天碟,令我们如痴如醉,盘桓再三,不忍离去。
林廓西路36号,一座典雅朴实的现代藏式楼,这里是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拉萨总部办公地。援藏基金会1987年由十世班禅大师和阿沛·阿旺晋美发起成立。阿沛·晋源副秘书长介绍,他们实施光明工程、育人工程和阳光工程等扶贫项目,至今筹措资金2亿元人民币。不论相对西藏现实的援助需求、还是相对一只面向海内外的公募基金的国家政策,2亿元都太少了!所以,我们一行愿意为基金会的业务推广工作献策出力,现场研究了设立基金会湖北办事机构的可行性,确认向29位穷困大中学生资助全部学费。说点题外话,受晋源先生之邀,我们游览了乃父紧邻西藏大学的庄园。青杨林掩映的藏宅,门对拉萨河,背靠布达拉,幽静冲淡,园如其人,一见之下,依稀捕捉到昔日西藏贵族的影子。
“没有到大昭寺就等于没去过拉萨。”这是大昭寺著名喇嘛尼玛次仁的话,我们深以为然。历史地理上,藏族人就将大昭寺及围绕大昭寺的八廓街一带,占地1.3平方公里范围的城镇,称为“拉萨”(藏语佛地)。尼玛次仁刚进不惑之年,已是大昭寺管委会副主任,这个位置可不是随便能坐的!与他的前辈僧侣不同,尼玛次仁不仅佛学修为高深,还精通汉、英、日语,实在人材难得。听他解说大昭寺和藏传佛教,思风言泉,绝对是一种享受。他叮咛大家:所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修生养性要从节衣缩食的身边事做起。我们占有的东西大大超出了我们实际生存所需,我们不知满足,总在不停地浪费和攫取,物质的泛滥冲毁了精神的堤坝。我们都会转世的,下一生我们再回来时,怎么办?糌粑是铁杆环保自愿者,听到这些,格外动情,眼里闪着泪花。
有见证历史的唐蕃会盟碑;还有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无数信徒不远万里,从家乡川滇、甘青、蒙藏各地,用躯体一寸一寸丈量大地,磕长头到拉萨,就是为了在佛祖面前顶礼膜拜。不需要更多,就这两件,足够使大昭寺成为西藏第一寺庙,在藏传佛教中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也使它成为整个拉萨的地理和心理中心,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点燃心灯一盏,照亮光明一片。我特别特别不能忘怀的是大昭寺的酥油灯,千盏万盏,星火燎原;千年万年,长明不息;信徒们用一张张狭长的红纸条,写上自己的名字,把它作为灯芯,插入火中,再将自备的酥油添进去,然后无比虔诚地跪在佛前行等身大礼,斑驳的灯光人影,所挥发出的信仰力量,何其圣洁伟大。
阿弥陀佛!从2500多年前,第一缕佛光划过天竺的城邦乡野;到1900多年前,那匹驮载佛经的白马走向东汉的洛阳;再到佛教的种子在青藏高原开花结果,其间发生了多少兴衰弘灭的故事。在大昭寺内朝拜,我们是如此强烈地感受到它1300多年的气息、感受到慈悲和智慧的眷顾。佛的昨天是我们,我们是明天的佛。

奔向珠穆朗玛

山上宁静的积雪,多么令我神往!(尼赫鲁语)
值得期待的华彩乐章总在最后。拉萨休整,我们部署了一个重要的战略调整,即优先考虑达成首要目标:全副武装、集中精神、一往无前,奔向喜马拉雅群峰。
有专门为一条大路出写真集的么?那大概算《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专利了。它在2006年10月号为318国道浓墨重彩,做了本《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专辑。再别拉萨,到日喀则去,到珠峰大本营去,走不厌永远的318,这是本次旅行中,我们与她的第四次相拥了。
八千里路云和月。我们走过的路,包括318国道,今年似乎处于改道、翻修、维护的高峰期。设想再有一两年,等这些工程完工,来西藏恐怕跟去北京、上海一样便捷,猎奇探险价值削弱后,但愿人们还会一如既往地珍惜西藏。记住:千万别像我们,第一次进藏时,恍惚中,指点江山,世界任我主宰。那真是彻头彻尾的错觉!是的,长长的路上只有我们,但,路是我们的吗?不是!我们只是西藏的过客,就算我们是西藏的主人,我们也只是天地间的匆匆过客啊!
拉萨到日喀则(海拔3850米),听着雅鲁藏布江的涛声走,路好得让人不敢相信。318国道5000公里的地方,立有纪念影壁,上面刻写着“318国道西藏拉孜热萨乡—上海人民广场5000公里”。10月11日上午, 翻越嘉错拉山口(海拔5220米),透过“珠穆朗玛峰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牌楼,那座伟岸的金字塔状身躯赫然定格在我们眼前。往定日白坝办理进山证,过鲁鲁中尼边防检查站后,四周一座接一座单调的浅褐色枯山,荒凉得没有一丝生命迹象,路边的溪流呈现出浑浊的泥浆状。小镇扎西宗正处于新定日到珠峰的中间,此去绒布寺41公里,峰回路转,乱石当道。我在想,去天堂,大概都要先经过地狱吧,自慰、准确说叫自我安慰还没到位,我们的车抛锚了,真要命,这可是在遮古拉山口(海拔5050米)北坡。卸行李、取备胎、松螺丝、紧螺丝,轮番作战,每人干一会,然后蹲到一边喘气。周兄、老戚年纪最长、资历最深,却干得最多。经验和实践证明,还是激情燃烧的50年代成长起来、历经磨难的老革命靠得住,他们经踹也更具集体主义的牺牲精神。一对法国璧人和他们请的导游东北小伙子,看到我们的套筒用起来很吃力,二话不说,把他们的工具扔给我们,“扬长而去”,为什么其它的话多余呢?因为彼此心中的约定已经写在面前这条路上:珠峰见。
珠峰来了,喜马拉雅群峰来了!站在遮古拉山观景台放眼望去,一长列巍峨的雪峰如行进的舰队,旗云猎猎、横亘天边。4座世界一流高峰:马卡鲁(海拔8463米)、洛子(海拔8516米)、珠穆朗玛(海拔8844.43米)、卓奥友(海拔8201米),比肩而立、直刺苍穹。江山如画,儿女折腰。
骑摩托车上珠峰的中国人不多,我的朋友算一个,他曾问一位日本女护士为什么来的,回答是:休年假,听说中国好玩,就到了北京;北京和东京差不多,没意思,听说珠峰好玩,珠峰我们没有,就来了。这话与上世纪20年代献身珠峰的著名登山家马洛里(Mallory)的名言“因为它在那儿。”一样耐人寻味,幸好我们有珠峰!
风对窗吼着,汽车在崎岖狰狞的山路上爬行,我们真诚地向途中坚强的摩托车手、自行车手(很遗憾,他们主要来自欧美)鸣笛致意,会心地与这些勇士们展开了一场场慢跑比赛。走过千山万水,我们从最高的寺庙绒布寺(海拔5150米)再出发,经过峡谷、悬崖、巨大的乱石堆,到大本营(海拔5200米),先是坐马车,马拉不动了就徒步,一直望着珠峰这个世界地标走,眼都不敢眨,生怕眨眼间她会跑了,咫尺天涯,最后的8000米路我们走了60分钟。
这是珠穆朗玛!在她脚下,真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无数次从杂志上看到的经典图片,如此近距离地以自然的真实,还原在眼前,反而没了想像中的兴奋,只是沉静默然地、充满敬畏地用心感受着山的呼唤。“我现在在这儿,除此外我一无所知,除此外我一无所能……”(卡夫卡语)据说,专业登山队员最恨那种不知天高地厚的大呼小叫:珠峰,我来了!因为真正的震撼是无声的,是胜有声的无声!
在美国探险家罗伯特·皮尔里1909年宣布到达北极、罗德·阿蒙森率领挪威探险队1911年抵达南极之后,被称作第三极的珠穆朗玛峰就成了殖民探险家们渴求的目标。1953年6月2日,在伦敦细雨纷飞的早晨等待伊丽莎白女王加冕仪式时,《泰晤士报》早版带来了从遥远的东方传出的消息:3天前,英国一支登山队登上了地球上剩下的最高的、也是最重要的山峰。不列颠因此沉浸在一片怀旧和憧憬的情绪中。政治色彩、英雄的浪漫主义慢慢消退,商业气息渐渐浓重起来的今天,只要有大大的银子和少少的力气,夏尔巴人就可以送你上珠峰。谁是第一个登上世界所有七大高峰的人?迪克·巴斯,一位德克萨斯的富商,他的壮举正是自有资金和向导智慧的结晶。
动机越纯粹越朴素,导向的行为就越伟大越具美感。说穿了,登山是对自然极限、更多是对人类自我极限的挑战。登山就是登山,它不需要赋予那么多含义。意大利探险家麦什拉尔呼吁还事物本来面目:登山只是我每天做的事情,我在顶峰,会像一位爬上自家屋顶晒玉米的农妇那样,轻轻地挥舞自己的手绢。
不独珠峰,世界上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中,11座在西藏;7000米以上已命名的382座山峰,全部在亚洲,其中一半左右在中国,中国具有无与伦比的高山探险地理条件。我们烧一迭纸钱,奠祭那些死在珠峰的人们,也祈盼中国后来的攀登者少点负担、简单开放,为自主、激情和个性而战。毕竟,公民迸发的活力乃国家活力之源。
久负盛名的大本营,其实就是路边长约50米的两排简陋帐篷,紧傍着绒布河。通向珠峰的河滩上,有一条用小石头垒起的隔离带,所有未经批准登山的人或没有专业登山队员陪同的游客一律不准越过那道保护线。原本准备在大本营邮局给各路亲朋好友寄发明信片虚荣一把的,要写的话都想好了:我们站在一个应有的高度,视野当然更加开阔。到了才发现:其一,目前珠峰已开始进入冬季,大本营的工作人员、各国登山队以及后勤保障系统都已撤离,邮局也跟着歇业了。其二,在大本营不管怎么手搭凉棚、拧着脖子搜寻都于事无补,事实上,万里晴空下,你所看到的,天地间只有珠峰,就她在那儿!
说句大不敬的实话:无“赌”不丈夫,血性往往联系着赌性;朝圣珠峰,正如赴一个赌局。纵无其力、实有其心免谈,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你来了,极有可能风雪弥漫,她出不来。有些人到过几次或者呆上好多天,却始终无缘,他们甚至哭着离开这里;她出来的时候,十之八九你却不在;当然,谁都祝愿你和她会有一场完美邂逅,就像我们此刻一样。
从大本营撤回绒布寺路上,我和沙僧收容了一个踽踽独行的德国女人,一上马车,她就跟着我们起哄,让藏族小车夫唱歌,她也哼出《珠穆朗玛》的曲调,沙僧发现她嗓子嘶哑,立马怜香惜玉地递上润喉片。他那个随身小包装满了神奇,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他会掏出什么宝贝来。沙僧可是有14年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史的“糖铁人”。我们经常调侃他屙尿打湿鞋,吃药当饭菜,迎风流眼泪,闻香识女人。按说他是个需要别人照顾的人,但他总是什么都自己搞掂,还能在关键时候,把同伴、特别是女同伴照顾得妥妥贴贴。
强紫外线、缺氧、寒冷、疲惫,杀死了千百万的大脑细胞,我可怜的智力下降到和智障儿童差不多,怎么发现这个秘密的?因为反应太迟钝了,以至于在大本营,手机什么时候丢的,我到现在也没闹明白。
寄宿绒布寺低矮的僧舍,没有水、没有电、没有厕所,没有干牛粪生火取暖,空旷的屋里,靠墙简单摆着一溜类似沙发大小的藏床。那个难熬的夜晚,周兄不知疲倦地忙碌运动着拨弄短信的拇指,许大佬好整以暇地在头灯和蜡烛的照耀下读经,沙僧乖乖地静静地窝在睡袋里假寐,糌粑、拉木错扮情侣状去数珠峰上的星星,老戚拉风箱似的大口呼吸着与猛烈的高原反应孤军抗争,而我啊,不好意思,还真在那儿愤怒着、牢骚着、哼哼唧唧着,恐怕他们都明白这也是一种高原反应或者临时把它归结定义为一种高原反应,总之,对我的所作所为充耳不闻、听之任之,就是不搭腔,让我由着性子失态着、丢人现眼着。这时候,你甭跟我谈什么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的君子道;什么看破放下、逆来顺转、自在随缘平常心的佛性,门都没有!更不用说什么跟谁谁谁比直立下风了!我不管。
今夜无眠,人难受得七荤八素,从睡袋里爬出来、钻进去,折腾再三,索性疯疯癫癫出门去。
天啊!珠穆朗玛和我一样,她也没睡。浩瀚的星空下,珠穆朗玛像个忠实的哨兵,俯瞰青藏、守望中国。因为巨大的高度和体量,即使子夜,她酷似人面狮身的峰顶,千年的冰雪依然反射着来自地球另一边的太阳的光照。山下无穷的黑暗衬托了山上不散的余晖,威严、力量与圣洁、神秘如此地相得益彰。仰望着她,轻薄的生命怎么对峙伟大的自然,我心胸一震,唏嘘不已。
山川永恒,人生无常。独处真像一朵安详的睡莲。虽然脸冻着、头痛着,但我听到了珠峰的嘱咐:回去吧!刹那间,满怀的感恩涌上心来,感谢生命!感谢生活!感谢上苍眷顾!
名缰利锁身有尘,生寄死归心无病。10月12日,清晨辞别珠峰,蓬头垢面,狂奔下山,回到扎西宗小成都饭馆,早餐中餐一起吃。吃饱了,在门口数着佛珠晒太阳,伪大摄影师沙僧“模特”了我一把。就像一个地道的藏胞,戴着绒线无沿帽、全身裹得严严实实、黝黑放光的脸上饱含风霜,这张照片现在成了我的珍藏。私下里,甚至恬不知耻地觉得,它完全可以与埃德加·斯诺所拍的毛泽东头戴五星帽的戎装照媲美。

结缘扎什伦布寺

回头是岸!我们的“战舰”停靠在扎什伦布寺利乐有情的庄严国土、佛海慈航的平静港湾。
朝圣之旅,松赞林寺、强巴林寺、丁青寺、赞丹寺、大昭寺、哲蚌寺、绒布寺都留下了我们虔诚礼佛的脚印,来到扎什伦布寺,我们的供养还是大有来历的“菩提心和镇纸”。所谓大有来历,是因为由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于2006年4月13日在杭州召开,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位高僧大德、著名学者及各界知名人士如期而至,“和谐世界、从心开始”是大会主题,而“菩提心和镇纸”则是大会珍贵纪念品。
镇纸作为中国士子写字作画时,按压纸绢的文房用具,往往具有相当高的欣赏收藏价值,其产生历史已逾1500多年。“菩提心和镇纸”正面是甲骨文、大篆的阳文“心”与“和”字,居中为佛祖像,另一面为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心经》手迹。上下纹饰分别采用中国法门寺至今无人破解之神秘符号、印度比哈尔邦伽耶城南释迦牟尼出道成佛处菩提伽耶塔上之纹饰,主材为菩提木。“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心”者,行动之根本;“和”者,天下之达道,故有“菩提心和镇纸”之大礼。
2500余年来,佛教超越种族与国界,东渐西输,南传北播,流布寰宇,蔚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11世纪中叶,阿底峡尊者就赞扬“佛教在蕃地的发展,已经超过了佛教的故乡——印度”,此消彼长,弥漫在雪域高原的藏传佛教之所以能成为三大佛教体系(小乘巴利语系、大乘汉语系、藏语系)中经久不衰、最具活力的流派,一些宗师、一些寺庙功莫大焉。
扎什伦布寺历史地位的重要性表现在它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创建人是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徒弟根敦珠巴(一世达赖喇嘛)。它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后藏地区的最大寺院,与拉萨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南部的拉卜楞寺并列为格鲁派六大寺庙。作为班禅四世及以后历世班禅的驻锡地,它也是西藏少数几个未受文化大革命冲击的寺庙之一。由于政府一直不吝投入巨额资金维护扩建,扎什伦布始终保持着气势恢宏、金碧辉煌的格局。
扎什伦布,藏语意为吉祥须弥山,它错落分布在日喀则城西的尼玛山上,占地70多万平米,建筑30万平米,不管从318国道的哪个方向接近日喀则,你首先看到的都是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扎寺金顶。
  步入寺庙的入口广场,半山云里的转经道、气势非凡的展佛台、金顶红墙的城池扑面而来,蔚为壮观。一对北京恋人手捧《西藏行知书》,指点着经堂佛殿,按图索骥。行知书的作者、来自香港的纳木错小姐多次徒步西藏,正好是我们本次行走的领队。我们打趣两位小年轻,想不想要作者签名,他们转身打量,惊喜地发现纳木错本人与作者像无二,甚至一身打扮都是原装。于是,签名合影,皆大欢喜。同是西藏朝圣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五个十六七岁的少女,天真烂漫,形影相随,在人群中风一样飘过,格外显眼。原以为她们就是本地中学生,一问,三个来自青海玉树,另两个来自四川甘孜,新认识才一两天,只是相互觉得十分投缘,所以,就结伴同行,拜佛览胜。
在巴桑小喇嘛的引导下,我们攀高落低,穿行于石板路上、木楼梯间,瞻仰世界最高最大的室内弥勒佛铜像(1918年塑成,高26.2米,共用黄金279千克、紫铜1.1万千克);朝拜十世班禅大师华贵庄严的灵塔;缅怀班禅、达赖师徒及师兄弟的光荣业绩;惊叹于佛像的既多且美,有的殿堂,整个供奉着,一层又一层神态各异的或善静或威猛的菩萨、护法、祖师……
那座天井式的内院,是历世班禅说法和僧侣辩经的讲经场,讲经场前,便是1459年建造的可容纳3800僧人卡垫的大经堂。踏着喇嘛们的诵经声拾阶而上,走进大经堂,几百名喇嘛盘腿端坐在一片幽暗中,只有殿顶天窗投下的一缕阳光,神秘地静静地洒在他们杏黄的袈裟上;洒在历世班禅大师高高的法座上;洒在佛祖的鎏金大像上。
寺管会送给我们每人一条哈达、一枚十一世班禅像章和他亲制的“吉祥结”,一尊黄绸包裹、用十世班禅大师法身舍利做成的灵验佛;十一世班禅的经师之一、81岁的西热曲塔活佛为我们摸顶赐福、讲经说法,扎寺高规格的礼遇让我们受宠若惊。
肃穆,肃穆得你毕恭毕敬;平和,平和得你心驰神往。走出隧道的人,谁不想抓住光明。生老病死、怨噌会、爱别离、求不得,佛祖说人生七苦,生且是苦,遑论其它。在扎寺,收到一个“大债主”从遥远的地方发来的手机短信:《无间道》里说,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的!我无言以对。真男人不敢说就属于大气磅礴的河山、青灯黄卷的世界,但他决不能沉溺在与莺莺燕燕的纠缠中和对功名利禄的追逐中,把人生搅得一团糟。不都是心苦心累么?念两卷经文便道有莫大慧根,吃三日素斋便以为无边善果,烧一炷香烛便希冀冥中保佑,施半碗粥饭便觉得立地成佛。对照戒贪戒嗔戒痴,反省我们病态的人生,知易行难啊!难,可是还有别的路么!于是想起弘一法师的偈语: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扎什伦布,扎西德勒!仿佛被一个巨大的无形磁场吸引着,扎寺使我们不能不放慢行程,在这里继续盘桓一天。

青藏作伴好还乡

买完刚坚地毯厂货真价实的手工地毯;再去满世界寻找著名的拉孜藏刀;最后把步行街的尼泊尔商店淘空,我们才挥别云蒸霞蔚的日喀则。走的时候,宾馆里漂亮的看门狗花花,依依不舍地叫着,追逐我们的车跑了好远。
对于天生丽质,浓妆淡抹是多余的,更不说什么医学美容了。西藏地理人文之美,美在清水出芙蓉,她总是那么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之间,就冷不丁给你一个大惊喜。譬如,阳光下,捧着一支新铅笔的小孩绽放的笑脸;譬如,静夜里,寺庙屋檐下风铃缥缈的唱和;再譬如,我们眼前羊卓雍错湖的秋水长天……
羊卓雍错(藏语碧玉湖,面积638平方千米,海拔4441米,湖岸线250千米,水深30—40米)横跨山南地区浪卡子县和贡嘎县,距拉萨不过100千米之遥,她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集雪山、冰川、岛屿、渔场、农庄和温泉于一身,景色冠绝藏南。她也是西藏最大的水鸟栖息地,这里还有世界上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和雷达站。
翻过岗巴拉山(海拔4990米)的刹那,居高临下,我们真不敢相信:香格里拉又回来了!宁金抗沙雪峰(海拔7206米),危岩嵯峨,状如鹰嘴,羊湖恰似一条缠绵的玉带缱绻在群山怀抱,或宽阔,或涓细;或山穷水复,或柳暗花明;或深蓝浅绿,或淡黄碎银……偶尔一只渔船、水鸟划过,波光云影,分外妖娆,像极了哲蚌寺未来佛前的那面镜子,如诗如梦,亦真亦幻。藏胞当她是“神女散落的绿松石耳坠”,那该足够俘虏凡心了,但她犹抱琵琶半遮面、惊艳中蕴含的矜持,温柔地提示我们: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现代人本来就患有不同程度的想像力缺乏症,再把那点可怜的想像力转换成语言文字,在缘情体物时,会丢失多少丰富微妙的元素?所以,传达羊卓雍错美之绝响,我们的想像力、语言文字都太苍白无力,只能就此打住。我也不太愿意忍受别人的聒噪了。
不吃裸鲤,枉到羊湖。江苏人在湖边支起两个帐房,开了家神湖鱼庄,专卖高原裸鲤火锅,据说这种无鳞冷水鱼生长速度极慢,一条筷子长短的裸鲤,可能有七十、八十岁的高龄。出于保护生态平衡的考虑,2003年开始,羊湖实行禁渔,限制供应,使鱼价飚升。羊湖鱼的鲜嫩醇美,真让我们恨不能把鱼骨头都吞进去。因为水葬的风俗习惯,藏胞原本是不吃鱼的,现在受外来影响,也开始吃了。好在这个鱼库的存活量超过2亿千克之大。
雪域放歌须纵酒,青藏作伴好还乡。羊湖,洗我们一路风尘,送我们平安回家。卡里秀(藏语再见),西藏!心里反复默念着这句刚刚学来的话,10月15日,我们弃车由贡嘎机场(海拔3600米)飞成都转武汉。从前,这条航线被国际航空界划为“空中禁区”,现在,给它冠名“世界最美的空中走廊”应该毫无争议。
万米高空之下,茫茫云海,绵绵大山,皑皑白雪,静静河流,像一幅接一幅层出不穷的重彩画卷,令人叹为观止。这是更加真实完整、气势磅礴的青藏高原。考古人类学前辈贾兰坡先生在《中国大陆上的远古居民》一书中论述道:不能小看青藏高原这块地方,……到那里寻找从猿转变到人的缺环也是很有希望的。我们期待未来的发现能进一步证实:过去她是人类起源的摇篮,现在她是人类灵魂的故乡。有人说21世纪,全球最热门的畅销书名字叫“中国”,中国最迫切的扫盲运动是认识西藏。祖国西南边陲的天然屏障、大江大河之源、石油矿藏的战略储备、独特珍贵的人文地理样本,今天,我们需要的不再是常识性的标签了!
《旅行家》曾忠告人们:“谦卑地接近每一个新地方,对有趣的东西不带成见,严守让自己开心同时也让别人开心的旅行者义务,敏锐地感受被覆盖在风景之下的层层历史。”其实只要在西藏大地上行走,感动便不期然悄悄泛起,总有一种温热之流时时冲撞着心扉,直达喉部和双眼。那仅仅只是马丽华的个人体验么?我们跋山而来、涉水而来、乘兴而来;我们破茧而去、踏梦而去、尽兴而去,飞机的轰隆声里,分明挟裹着山风、江涛、藏歌和佛唱,我不知道,有几人听见了这青藏高原响彻云霄的精神嘶鸣……
脚踩在大地上的感觉真踏实。游子归来,高山流水依旧,白云黄鹤无恙。

冥冥中自有天意。去年,我们从成都过川北米亚罗红叶风景区,上唐克乡黄河第一湾,过若尔盖草原,经213国道川郎段(川主寺-郎木寺)向甘南,注目拉卜楞寺,露营青海湖,沿青藏线(109国道),穿柴达木盆地踏上入藏跳板格尔木,下昆仑山口(海拔4767米),进藏羚羊栖居的可可西里无人区,驻足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放眼沱沱河沿长江源,翻越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来到拉萨,而后饱览林芝、波密风光,转战巴塘、理塘,挥师康定、泸定,重回成都,川藏南线惊世骇俗的雄奇瑰丽,全面颠覆了我们已有的审美经验。这样的纵横穿越,我们走了一个完整的闭环。今年,与闭环相切,基本沿318国道,心至身随,一路朝圣,走了一条长长的直线。直线与闭环恰好形成一个优美的“10”字,这“10”字,对我们行走的每个人,不仅代表了一回挑战、一次洗礼、一场救赎的因;也呈示出十分愉悦、十分精彩、十分圆满的果!

返汉月余,忙着给旅游杂志写稿,忙着筹备摄影展览,日思夜想的都是藏区,行走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我完全无心于它。2006年12月3日,自驾赴深圳公干回转途中,情不自禁,吟成《七律·再西游得句》:
曾从青藏向川藏,
又上滇藏来后藏。
车悬崖头经死生,
人浮尘外轻侯相。
珠穆朗玛拾夕阳,
香格里拉听佛唱。
新藏明年待壮行,
驼铃声里风沙飏。

附记

从香格里拉到珠穆朗玛,那些地方我不仅去了,而且,回来拜读了很多相关主题的篇什,才敢动手写作本文。断断续续,拉拉杂杂,我的最后陈词是:自然从不属于某个时代、某个群体,我生之前它已在,我死之后有来者。征服自然往往演变为践踏自然,其恶果可能要滞后很长时间才会完全显现出来,我们再不能对子孙后代犯罪了!今天,自然、人类、社会的关系走到了严峻的历史转折点,除了和谐发展一途,我们别无选择。工业革命以降,我们在精神文化领域的收获比之在物质科技方面的成就,简直微不足道。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只是刚刚开始,环境保护得从心灵保护做起。要警惕一种倾向,就是在伪善的面具下,张牙舞爪地任意掠夺,把欠发达地区当成先进地区凯歌行进时饮鸩止渴的精神补品。藏民、藏区、藏学的现代化绝对不是汉化、更不是西化。善待西藏,以菩萨心肠、霹雳手段,在开放中,实行最严厉的政治、经济和法律措施,维持西藏自然人文的后发优势,犹未为晚。
香格里拉啊,珠穆朗玛,我还想说:中国东拼西凑、乌烟瘴气的线路设计书、驴友狗肉帐满天飞的情形由来已久。我不是中国著名作家、也不是中国非著名作家,我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识字分子。但我不自量力,积怀满腔、孜孜以求,就是想要选题立意高远、谋篇布局精到、遣词造句优美,为藏地做一个像样的文字形象广告;也全面反映个人的心路历程;纵情表达对精英文化品质的敬意和追随……
“文章有为我兼爱之不同。为我者只取我自家明白,虽无第二人解,亦何伤哉,老子古简,庄生诡诞,皆是也。兼爱者必使我一人之心共喻于天下,语不尽不止,孟子详明,墨子重复,是也。《论语》多弟子所记,故语意亦简,孔子诲人不倦,其语必不止此。或怪孔明文采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陈寿以为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云云,要之皆文之近于兼爱者也。诗亦有之,王孟闲适,意取含蓄,乐天讽喻,不妨尽言。”
言不尽意,聊借钱振镍《名山小言》卷七之高论收笔。
  
外一篇:在路上—神山圣水的开示
 
慢慢走,欣赏啊!1945年8月、日本、战时状态。老汉和儿子备了满满一牛车的木柴,要去城里卖。抄近路80千米不到,儿子想,起个早,贪个黑,赶到城里,第二天上午,卖完柴,半夜就可以赶回家,还有好多农活等着干呢。老汉不干了,他说年轻时太忙忙碌碌,现在岁数大了,不愿再走夜路、急行军。于是,爷儿俩正经八百吃了早饭才上路,老汉又坚持走那条远的路,想好好看看风景。儿子陪着老汉慢慢走了一天,嘴上不说,心里着急。老汉望着快落山的太阳,跟儿子商量,我们再绕点道,就一两个小时的路,去看看你姑姑,正好在她家住一夜,说说话。我又有两年没见她了。儿子老大不高兴,也只能顺从。第二天一早出发,儿子恨不得拽着老汉赶路,他们还没能接近城市,却听到了震耳欲聋的大爆炸,看到远方冲天的火光,像从地狱里跑回来的人们,惊恐万状地告诉他们:城市已经没了。老汉和儿子都长长叹了口气。你知道,那一天是1945年8月6日,那个城市是广岛——世界上第一个被原子弹炸为焦土的牺牲品。
老汉没有先知先觉,但他一定朴实地意识到了:世界总会在自己背后远去。人生应该充实丰盛,多一点点从容淡定,甚至偶尔用快意挥霍时间犒劳一下自己,有什么不行?原来,他与大美学家的心是相通的。朱光潜在危急存亡的年头《谈美》,最后卷美学漫步第一章关于人生的艺术化写得漂亮: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一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多姿多彩的世界便成为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 先生在国人告别时的惯用词之下,加上三个字,“慢慢走,欣赏啊!”借此寄语世人让灵魂跟上脚步。
也是在1945年8月6日,国民党政府驻藏办事处处长沈宗濂、主任秘书陈锡璋、藏文秘书李国霖、英文秘书柳陞祺一干人等,不论奔走于当时西藏的哪个角落,再回想起去年8月6日辗转印度抵达拉萨的情形,他们一定感慨万千。特别是沈处长,在党国内忧外患之际,经蒋委员长钦点,破例由侍从室第四组秘书调任要职,应该很风光了。从陪都外放边疆,毕竟也算政府大员到本土履新,如若不是国家贫弱、交通落后、民族凝聚力丧失殆尽,何至于要假道第二国,申请第三国(英国)签证,还要忍受各种刁难障碍?!即便如此,沈处长依然踌躇满志,下车伊始,就交代柳秘书多亲历亲见、多思考记录,为今后著述《西藏与西藏人》做好准备(沈柳之Tibet and Tibetans1953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是第一部中国人用英文向世界系统介绍西藏的著作,2006年7月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汉语版)。“慢慢走,欣赏啊!”欣赏什么?一年来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却举步维艰,势不可为。此时此刻,抗战胜利在望,时局更趋诡谲,诸君意不在酒、不在山水、在乎社稷之上。沈处长一番雄心,于国于己,仍欲作最后建树,期期直谏:当务之亟,对内修建康藏公路,加强同西藏的联系,不使其倒向英印方面;对外在联合国支持印度独立,以换取其承认我西藏主权。等来的结果,是蒋介石交戴传贤、陈布雷两人出面回电:以无事为大事,以无功为大功。沈处长“接旨”后的悲愤无奈就可想而知了。
烽火连天、山河破碎;兵荒马乱、家书万金可能与莺飞草长、杂花生树;流觞曲水、游目骋怀格格不入,“慢慢走,欣赏啊!”却同“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对立统一。
2005年9月1日,优游在青藏公路沿线,从安多到那曲途中,津津有味地与同伴演绎着这些微言大义的时候,突然接到母亲病危的消息,一时动弹不得,苦煞人子啊……
穿过夏花秋叶—— 2006年12月、武汉、《从香格里拉到珠穆朗玛——2006行走记录》摄影展。我们又回到了在藏区的日子,路上管中窥豹,意象纷至沓来。
蓝天白云阳光——那是地球并不充足的公共资源,却仿佛为西藏所独享,这自然的盛宴,有藏胞金子般笑容的点缀,真让人妒嫉。对了,那些笑容可以定义为“藏式笑容”,向日葵似的自然纯朴;初生儿似的天真无邪,直指人心!
神山圣水信徒——汉族讲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藏胞信奉有山皆神,是水即圣;满目神山尽显灵,遍地圣水都见性。神猴与罗刹魔女结合,繁衍出藏族先民。远古的传说竟与猿人进化不谋而合,难怪这块土地生长出无穷无尽的奇迹。
喇嘛庙、风马旗——《西藏与西藏人》里说:在西藏,任何事情都是以宗教开始,并以宗教告终的。尽管我们在其中能找到一些非宗教的东西,但它们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以至于我们简直无法想像,如果撇开喇嘛、喇嘛寺院和喇嘛教不谈,我们还谈西藏和西藏人的什么呢?除了牛羊和星星,那里多的就是寺庙。风马旗则随处可见,是祈求神灵保佑、福运升腾的吉祥物。世世代代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对大自然更加敏感敬畏,五色经幡上,黄色代表大地,绿色代表草原,蓝色代表天空,红色代表太阳,白色代表云彩。经幡中央画着骏马驮宝瓶,象征转变一切恶为善。旗上印满了“唵嘛呢叭咪吽”,这六字真言在西藏充耳可闻,信徒的吟诵,似乎蕴含了古往今来人类生活的全部。
高原红、磕长头——藏胞腮边那两团美丽的红晕,不含一点杂质,是艰辛岁月烙出的一个民族共同的胎记。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徒最虔诚的祈祷方式。对藏胞来说,放牧是为了生存,磕长头则是他们的生活。行进等身叩拜时,口诵六字真言,双手合十高举过头,前行一步,双手继续合十移至面部,再行一步。双手移至胸前,迈第三步,然后双膝跪地,全身俯伏,两手前伸,掌心朝下,额头轻叩地面。再站起,周而复始。信徒们认为一生修行赎罪,至少要磕十万次长头。叩拜者的手掌和膝盖往往磨得血肉淋淋。他们背负信仰的长征,绝少有仓央嘉措情诗千里来寻爱人的那种浪漫。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是泰格尔为心动之美所唱的挽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我有万千意象,谱作雪域高原的骊歌。
杞人的幻象吗?2029年2月、西藏朔玛滩、末法时代的藏历新年。早在上世纪40年代,著名科学家翁文灏就发现:由于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三大拐弯(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黄河阿坝大拐弯、河套托克托大拐弯)的连线是一条低地带形成的谷川,两边都是高山,一边是青藏高原,一边是横断山脉,中间是项凹,就像人的头(青藏高原)和肩膀(横断山脉)中间的脖根项一样,到黄河一边是巴额喀拉山,一边是岷山,再下是贺兰山、阴山和吕梁山……我国西南地势高,西北华北地势低,沿着这条线路,完全可以把西南诸河流顺利引到西北华北缺水地区。造物主给了中国如此地利,素以智慧著称的民族岂有不用尽之理?20世纪90年代末,为“再造一个中国”,提出了南水北调大西线方案的“朔天运河工程”设想,计划借第一、二地理台阶的自然高差,从雅鲁藏布江朔玛滩筑坝,横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引水至青海湖、黄河,经兰州分流,东至天津入海,西至乌鲁木齐、伊犁,出哈萨克斯坦。尽管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工程的很多灾难性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官方经过长时间的有关政治、军事、经济、生态甚至外交的等等等等论证准备,“朔天运河工程” 作为建国80年的献礼项目,终于在29年元旦正式上马了。
朔玛滩位于西藏桑日县藏嘎村东南(东径92°14'、北纬29°14'),雅鲁藏布江干流加查峡谷上口,朔天运河第一期工程的朔玛滩水库,坝高90米,设计正常水位3588米,回水至拉萨西南曲水桥,总库容48亿立方米。
处在淹没区的藏嘎村藏胞必须整体动迁去拉萨。他们的生活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政府说移民村修得怎么好,但他们还是恋恋不舍故土,普遍有一种对未来的恐惧。这一家男主人已经赶着牛羊先走了,说是去拉萨过年热闹。到了打电话回来:拉萨跟电视里的北京城一样,通行万国语言,藏语反而很少听见,车啊人啊挤得水泄不通。从前的冬季,逛风景的外地人都走了,就我们在这里转经朝佛晒太阳,多好!现在怎么连传昭大法会都没了,藏歌伴着哈达的舞蹈也没了!妈妈告诉女儿,2005年,她也是17岁,曾跟随姥姥一路跪拜到拉萨还愿。女儿说:求求你,别总提那些陈年旧事了,你看现在还有谁在磕长头。我陪你徒步去拉萨吧,有个小伙子答应在布达拉宫前迎接我们!

外二篇:在远方—亚丁红尘外

香格里拉(Shangri-la)——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1933年在其出版的《消失的地平线》(The Lost Horizon)一书中首创,这个英语新词从此成了安详、和平、纯净、神秘的世外桃源的象征。小说曾获著名的霍桑文学奖,1944年,好莱坞将小说搬上银幕,“香格里拉”一时声名鹊起。中国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圈,是指东经94°—102°,北纬26°—34°内川西南、滇西北、藏东南交界的大三角区。其中,稻城亚丁核心区被誉为“香格里拉之魂”,由于其独特的高山自然生态系统和当地藏民神山圣水的传统信仰,2003年入选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

游弋于大香格里拉,我喜欢云南姑苏——丽江的风情万种。不知道你听过“夜半琴声倒垃圾”的诗句没有?你当然没听过,因为它是我现在才想出来的,说的是四方街在晚上十一二点,店铺打烊前,环卫车居然以播放“二泉映月”古乐为号,通知大家交运垃圾,大雅也!“远处是大雨中的中甸草原,这里已经正式改名为香格里拉,一个西方人的梦境覆盖和篡改了这座高原古城。”(李敬泽《汉语中的梵音》)想不到,中甸安详、和平、神秘的香格里拉特质,已沾染了太多的烟火气。稻城印象,就是万亩青胡杨林。印象深刻的,则是过万亩青胡杨林几千米南行,路边有座孤零零的荒山、山腰有棵形影相吊的胡杨、胡杨那么寂寞地装点着我们的风景。
我们走向远方、走向亚丁。亚丁,在哪里?云深处,天尽头,梦幻中,红尘外?亚丁从来没有俗世的记忆。
千百年来,藏胞生息于斯。亚丁本不需要发现,美国人约瑟夫·洛克还是“发现”了她。向洛克表示敬意,是他引导我们,来到了令人神往的香格里拉之魂。
从亚丁之门陇陇坝,溯贡嘎银沟崎岖的山路而上,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的高洁;冲古寺的朴实;珍珠海的明净;洛绒牛场的五彩斑斓,心无旁骛也还目不暇接啊!云一样白的雪山、天一样蓝的湖水、树一样黄的草场;还有原始森林、藏寨经幡、成群牛羊、纯净笑靥……你被想像到的、想像不到的景物所淹没。今夕何夕?此地何地? 亚丁如此多娇,我们都怀疑从滚滚红尘中来,自己有没有准备好欣赏美景的雅兴、雅量。欣欣然飘飘然中,有一点绝对肯定:这世外桃源的一切,都将让我在相当长时间里对其它景物产生审美疲劳。
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朝圣的路,很越野、很艰辛。于是,我在亚丁深处摇晃的马背上摇进了梦乡。经历过春的浮华、夏的聒噪,盎然的秋意,在这里酝酿得分外沉静丰富、深刻大度。心绪伴着山上林间挂挂松萝在风中轻舞;追着那片快要落地的红叶飞扬;跟着自我放牧的牛羊从容的脚步陶醉;随着苍鹰阳刚的翅膀纵情驰骋……睡煞一路烟雨,醒来满目瑰丽。亚丁,她正迷离呈现在我们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之间的地平线上。
在藏语里,“香格里拉”意为“心中的日月”。2002年,四川省政府刻意将亚丁所在的稻城县日瓦乡改成香格里拉乡。这场旷日持久的川滇藏“香格里拉之争”,看来并没有尘埃落定。争来争去,其实我们恐怕忘记了,香格里拉只是每个人的一个梦想。在追求大自然对精神的洗礼时,我们仍然不自觉地被经济利益所奴役。可悲。
我们说,脚力不能到达的地方很多,亚丁是一生中非去不可的地方。但对亚丁而言,人们怎么选择都不算错:不来,不会打扰她的清静;来,然后,悄悄地走,不带走一片云彩,让她为后来人多留一方净土;来了,不走了,你见亚丁多妩媚,料亚丁见你应如是。效李白之洒脱、师陶潜之旷朗,不亦美乎!
梵音天籁总入梦,诗书家国最牵魂。既然人不可没有出家的念想,但不可真的出家(俞平伯语),那就让我们多看看晨曦中,那些牵手上山、相拥溪边的神仙眷侶;多听听暮霭里,远方随风飘来、不绝如缕的藏歌,和着眼前寺庙低回悠长的佛唱,多多为“心中的日月”亚丁祈祷!

外三篇:在高处—珠峰星空下

珠穆朗玛(Chomolungma)——喜玛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所谓万山之尊、地球之巅。她位于东经86.9°、北纬27.9°,地处中尼边界东段,北坡在西藏定日县境内,南坡在尼泊尔境内。其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威武雄壮昂首天外。珠峰巍峨宏大、气势磅礴,所属喜马拉雅山脉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50多座,全球海拔8000米以上的14座高峰这里拥有11座,珠峰与这些世界一流高峰相互守望,形成了群峰来朝、波澜壮阔的场面。1953年5月29日,人类第一次从南坡踏足世界制高点,1960年5月25日凌晨,中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2005年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是世界最高的山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同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第三大最美名山。

放眼万里晴空,饱览银妆素裹、峰峦叠嶂的巨幅山水长卷,你一定会、你不能不从心底喊出:快哉幸甚,足慰平生。喜马拉雅正是以最美丽的姿态,迎接了我们这群历尽千辛万苦、远道而来的客人,投入她的怀抱,蹒跚走在从绒布寺到大本营的乱石路上,珠穆朗玛就在我们抬眼的上方。古人云:登泰山而小天下。备述胸襟之卓荦,令人神往。站在世界屋脊,这样一个再也无楼可上的难得高度,视野开阔到穷尽千里,我们不禁豪情万丈、壮志凌云,顿生“登珠峰而小泰山”之慨。
可是,我们算不上英雄。迄今为止,在登顶珠峰过程中,已有近200名勇士长眠于此。大本营附近,有一座不高的砾石丘,上面是一座座用石头垒成的墓冢。这些墓冢是各国登山队为纪念遇难队友而设的,其中,中国登山队遇难队友就有24名,已逝的英魂永远守护着这片圣洁高地。近年来业余爱好者攀登珠峰日多。2000年,中国第一个民间单人攀登珠峰的黑龙江阎庚华5月21日登顶后,不幸在下山途中遇难,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我们痛心地看到世界登山史又添沉重一页。我们向世界最高峰的一步步挺进,说到底,不是对自然的征服,而是对自身的挑战。
拉萨3700、日喀则3850、纳木错4718、绒布寺5150、珠峰大本营5200、唐古拉山口5231,这是一组在青藏高原行走的人们,格外敏感的数字,它们标示了我们这些过客生存的高度极限,十分惭愧,同样这组数字,它们也代表着藏胞的生存底线。比之藏胞的知足、向善、简朴、快乐,我们很有些庸俗浅薄、自负又脆弱。今后可以在藏区城市道路交通指示牌和重要旅游景点标识中,显著载明当地海拔高度甚至经纬度。看到它们,不论你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寺庙—绒布寺里的僧尼、是拉萨之心大昭寺门口磕长头的信众;还是来猎奇挥霍的富贵豪客、忙活生计的贩夫走卒以及行色匆匆的游人,在高处,你最虔诚;因为虔诚,所以感动。你一定会认识到并牢牢记住:雪域高原的生命更值得尊重、珍惜和热爱。
据说,珠峰最好看的是夕照,时间在20点整,而且落日只停留5分钟。我们听着自己急促的心跳、屏气静候着:“快了快了——,时间到!”就像收到统一信号,太阳的余晖迅即向最高点移动聚焦,这一天最后的全部光线,倾刻间泻满金字塔顶。就5分钟,看着莽莽的群峰消失、蓝蓝的天空消失,只有珠峰穿透夜幕,光芒四射。眼前的视觉冲击,简直让我们惊呆了,只有莫名地感动着、盲目不停地按着相机快门。
寄居山脚下绒布寺简陋的僧舍,今夜无眠,索性起来出门,寒气袭人的星空下,万籁俱寂,黑暗吞噬了一切,只有珠峰顶天立地高耸着。她的身姿比之白天更显巍峨,有一种说不出的庄严。特别令人惊奇的,是她酷似人面狮身的峰顶,居然因为巨大的高度和体量,可以傲世无双地、恒久不断地反射源自太阳的光照,这光照与千年的冰光雪色交相辉映,所以,即使子夜时分,她也受到日月星辰的格外眷顾,半身沐浴在动人的柔光中。
“高处不胜寒”,她们好孤独啊,珠峰,以及这寂寥的星空!
于是想起去年露营青海湖,帐篷顶上那一颗颗仿佛触手可及的绽放的星星;想起柴达木盆地像依依不舍的目光一样伴随着我们的火烧云;想起学兄叶永刚心灵的翅膀,在故乡的晚霞中飞飘时的诗句:黑夜追赶着我,我追赶着太阳;想起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的背影;想起大哲人康德说的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让我们心灵震撼 :一是头顶灿烂的星空,二是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还想起东坡居士岁月浩瀚、吾生须臾;沧海一粟、不知东方之既白的咏叹……
清晰地感受到头痛,我只能踏着自己的影子回去。

外四篇:在门口—佛光尘影的纠葛

外边是归宿的旅途
里面有旅途的归宿
家住岭南
人在湖北
魂游东西
匆匆复忡忡
踽踽踯躅

雪莲花开
胡杨叶落
穿行神山圣水间
混迹善男信女中
原形毕露了
前世今生的俗
佛光交织尘影
牵挂我挣扎的脚步

大昭寺前
五色经幡卷舒自如
千百年明灭的酥油灯
似一双双夜的眼珠
明月驮着银河
照人如初
分不清的主啊客
蝴蝶庄周
天马行空的向往
挥别摇篮
春风得意
掠过远芳的古道
秋雨添愁
打着晴翠的荒城
悲欣交集
放下了无常负担
来交给静静的坟墓
烟消云散
我徘徊在梦里
梦遗失在门口

所有的门开着
无论我来不来
僧侣的冷脸
叠加着松赞林寺的废墟
冻僵信徒的无辜
扎什伦布寺广场
塞满流浪狗的幸福
这个世界会好吗
名利的营生
男女的勾当
涂黑了尘影的颜色
青灯如豆
烛照黄卷
无边悲智灌溉
拈花微笑
纵使一苇渡江的从容
能抹平佛光的皱褶么

绒布寺
在最高处
披风尘一路
招摇进驻
结佛缘半宿
狼狈退出
谁告诉我
我是谁
那个问题哈姆雷特
抑或喜欢龙的叶公
晨钟暮鼓
唤醒尘世的温情
菩提香火
熏染佛国的袈裟
乡思飞渡
梵音缭绕
骑着皈依的门槛
我茫然四顾
把泪漫揾

就这样撕裂着

鸣谢:湖北潜龙药业有限公司、武汉湖广汇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湖北嘉士达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同学会(香港)投资管理公司、武汉首席顾问有限公司、武汉南国置业有限公司

2007年1月14日初稿于武汉
2007年2月23日定稿于深圳
  

跟贴

--- 花 2007/04/27 15:51 (4 bytes)

加跟贴〗 〖校友论坛索引首页



《你好,休斯敦》记叙了季家凰博士旅美20多年所经历的往事。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精选之一。教育子女的指导书; 到美国来求学或了解美国参考书;帮助自己感悟的好书;回国送礼的佳品!